在司法亲子鉴定场景中,“是否需要父母双方到场”是高频咨询问题。结合《司法鉴定程序通则》及实务案例,本文为您系统梳理关键流程与特殊情形,避免因程序误解导致鉴定失效。
一、法律原则:被鉴定人必须到场,但“双方”非绝对
根据《司法鉴定程序通则》第十八条,司法亲子鉴定的核心规则是:
所有被鉴定人必须到场:包括子女及父母(或疑似父母),未成年人需由法定监护人陪同。
“双方”概念需厘清:
若鉴定父子/母子关系,仅需子女与一方父母到场;
若鉴定父母与子女的三联体关系,则需三方共同到场。
例外情形:刑事案件中,公安机关可依法直接采集嫌疑人血液样本,无需对方同意或到场。
二、实务流程:到场后的标准操作步骤
步骤1:身份核验
所有人员需携带身份证、户口本原件,未成年人需提供出生证明或疫苗接种卡;
法医通过“全国司法鉴定人库”核对鉴定人资质,杜绝冒名顶替。
步骤2:知情同意书签署
成年人需独立签署《司法鉴定知情同意书》;
未成年人由监护人代签,但8周岁以上儿童需按捺指纹确认。
步骤3:现场采血
使用一次性采血针,采集指尖末梢血或静脉血;
血液样本分装两管,由法医与被鉴定人共同封存,全程录像备查。
步骤4:报告领取与使用
7个工作日后凭回执领取报告,需核对鉴定人签名、机构公章及CMA认证标识;
用于诉讼时,需向法院提交报告原件及采样录像,复印件无效。
三、特殊情形:单方到场如何启动鉴定?
情形1:对方失联或拒绝配合
需向法院申请《协助调查函》,由司法机关协调公安机关协助采样;
案例:某父亲失踪3年,母亲凭法院判决书单方完成鉴定,成功为子女办理落户。
情形2:被鉴定人行动不便
可申请“上门采样服务”,但需额外支付法医出诊费及设备运输费;
需提前3个工作日预约,并准备独立采血室及无菌操作环境。
情形3:跨国鉴定需求
涉外案件需选择“中国认可委(CNAS)”认证机构,样本需加贴“火漆封印”;
报告翻译件需经公证处公证,否则可能被使领馆拒收。
四、风险警示:这些行为可能导致鉴定无效!
私下采样送检:未通过司法程序委托的鉴定,法庭可能以“程序违法”为由排除;
样本污染:自行保存的血液样本可能因温度、时间等因素导致DNA降解;
隐瞒再婚史:若子女涉及继父母关系,需如实告知鉴定机构,否则可能影响结果准确性。
建议:鉴定前咨询专业律师或司法局,确保流程合规性。
结语
司法亲子鉴定的核心是“程序正义”。是否需要双方到场取决于鉴定目的与法律关系,但“被鉴定人必须到场”是铁律。单亲家庭或特殊情形可通过法律程序破解僵局,切勿因急于求成而触碰程序红线。记住:合法的鉴定流程,才是保护权益的最强护城河。